藍鯨教育11月23訊今日,好未來集團執行總裁萬怡挺受邀出席教育科技大會領袖論壇,并發表“迎難而上:教育者的挑戰與擔當”主題演講,分享了好未來抗擊疫情、與行業攜手共渡的重要舉措,以及響應國家號召,“辦實業、辦教育、辦公益”的使命責任。
“培訓教育企業長期是在夾縫中求生存,非常艱難,也非常了不起。”萬怡挺分享了好未來助力全行業度過疫情的探索和實踐。疫情初始,好未來就用科技搭建了教育的“避風港”,為行業開放好未來直播云的線上教學系統,幫助4萬多機構和學校的14萬名老師共渡難關。好未來智慧教育,在疫情期間累計為全國49個市縣的公立學校提供直播教學系統和學而思網校免費直播課,惠及500多萬師生。
同時,疫情期間,教育企業紛紛“抱團取暖”。北京市昌平區的同學都薈教育綜合體中,16家企業在疫情期間守望相助,通過線上和線下融合的教育探索,闖出了一條新路,有15家企業獲得了盈利。教育行業學習交流平臺未來之星,在疫情期間聯合300多位教育行業CEO校友,與行業合作伙伴推出線上沙龍,幫助教育企業分析面臨的實際困難,提供經驗分享、智力支持和資源幫助。
在疫情沖擊的另一面,是全球被迫進行的全面在線教育實驗??梢哉f,疫情開啟了在線教育的“新紀元”。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疫情期間,在“停課不停學”政策的引導和助推下,全國2.82億在校生普遍轉向線上課程。截至2020年6月,三線及以下城市在線教育用戶占整體的67.5%,同比提高7.5%,在線教育正加速向下沉市場滲透。
教育,承載著千千萬萬家庭的希望,但實現偏遠地區的普惠教育仍任重道遠。所以除了推動優質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如何為更多貧困地區的孩子提供更優質、更公平的教育,是擺在教育從業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在線教育包括AI技術,可以幫助教育公益在供給側方面進行改革,它會使教育公益變得用得上、用得好、用得久、用得準,實現大規模的高品質、大規模的有溫度和大規模的定制化。”萬怡挺表示,好未來正在與教育行業同仁一道,通過更加智能化的方式,推動教育扶貧的供給側改革。
好未來公益基金會發起的“希望在線”APP平臺,通過整合優質教育和技術資源,如學而思網校“AI老師漢語學習系統”、國內首家實現28分鐘真人免費在線解題的題拍拍、凱叔講故事等,助力提升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已覆蓋陜西、河北、貴州、新疆、云南、四川等18省40縣區,受益貧困師生達10余萬。由新東方和好未來共同發起的情系遠山公益基金會,致力于將教育培訓行業成熟、先進的技術應用于鄉村教育,推動城鄉教育的一體化發展,已經在21省的400多所學校落地,幫扶了10余萬名師生。
“中國培訓教育行業面臨著三十年未有之大變局,教育創造美好的未來,更是一個投資未來的最好的途徑。”展望未來,萬怡挺表示對行業發展充滿信心。
前不久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揮在線教育優勢,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這也是我國五年規劃建議中,首次提到了“在線教育”,并明確提出要發揮其優勢。
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在線教育的路又將走向何方?萬怡挺給出了“科技與教育的融合已呈現新態勢”的判斷。首先,教育行業全面數字化將成為趨勢,數據驅動能力將成為教育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助力教育實現大規模的“因材施教”;其次,人工智能將推動教育的標準化和個性化,讓教育“降本增效”;最后,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全息視頻等5G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讓在線教育更加貼合線下上課真實場景,不斷提升在線教育的教學質量和用戶體驗。
“中國是2020年的唯一一個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扎根中國大地做教育是幸運的。”萬怡挺表示,中國教育培訓行業在技術應用和模式創新等方面實際上已位于世界前列。未來,好未來會繼續堅信愛和科技的力量,希望與國家、與千千萬萬家庭、與行業同仁一道,互相成就。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