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UNWTO)于今年1月底的報告,中國公民出國旅游花費已連續7年居世界第1位。在2018年及2019年,全年國外花費分別達到2773億美元(約人民幣 1.79 萬億元)和2550億美元(約人民幣1.65萬億元),金額接近國家2018和2019年全年 GDP的2%。
針對助力中國(尤其是大灣區)旅游業的發展,龔永德提出了以下三點建議。第一是制定政策,鼓勵旅游行業,改善旅游設施。
龔永德認為,中國內地的旅游景點甚多,但在旅游設施及配套方面(包括基建、酒店、餐廳和其他消費場所等硬件及衛生、服務員的語言能力和服務素質等軟件),進步空間甚多。為了加速這方面的發展,增加競爭力,可考慮對投資于建設或改善旅游設施和服務的項目給予所得稅優惠,例如加速折舊或加計扣除等。
第二大灣區各城市合作,聯手向內地其他城市及海外推介大灣區內的旅游亮點,把大灣區旅游打造成一個類似“北歐四國游”的國際品牌,吸引內地及海外旅客到大灣區旅游和消費。
大灣區內的旅游景點豐富,單是珠海市的海洋王(6.860, -0.09, -1.29%)國,每年都吸引近千萬人次的旅客。如能把旅客同時吸引到區內的其他景點(例如從化溫泉、肇慶七星巖、香港的迪斯尼樂園和澳門的大三巴),必可促進區內的經濟互動和旅游消費,亦有利于把“大灣區旅游”打造成亮麗的品牌。
第三旅游業及與旅游業有關的零售業一直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自2004年開放“自由行”起至2018 年期間,從內地訪港旅客每年都超過 5000 萬人次,大部分旅客都有在香港購物。為了增強香港(和澳門)的吸引力,建議參考海南的優惠政策,給予香港(和澳門)同等待遇,以此增強“大灣區旅游”對內地旅客的吸引力。(李詩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